4月25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向中核集團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了《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準書》,意味著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設計、土建、安裝、調試、生產準備等工作均已滿足裝料要求,即將投入運行。三門核電項目的成功建設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核電建設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的提升,標志著我國向核電強國邁進了一大步。
另外,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曾亞川在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表示,要科學合理制定面向2035年新一輪核電發展戰略。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為核電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已達到當今國際公認的最高核安全標準,其安全事故概率更低,在設計上可以保證即使發生堆芯熔化等嚴重事故,也不會在核電站之外產生較大的放射性。目前,我國基本確立了核電大國的地位,并實現由二代向三代核電發展的技術跨越,隨著我國在建的第三代機組的投產及運行,核電安全和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核電安全性有望獲得認可,核電行業發展穩中向好,我國三代核電已具備批量建設條件,預計三代核電將在“十三五”后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若核電新項目按照規劃逐漸落地,將利好全產業鏈,各環節領軍企業有望率先受益收獲確定的業績增長,值得關注。
對于板塊的后市機會,川財證券表示,核電是優質的清潔能源,我國已掌握第三代核電技術,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若核電新項目按照規劃逐漸落地,利好全產業鏈,各環節領軍企業有望率先受益??申P注技術領先、供貨業績優異的設備制造企業,相關公司有東方電氣、上海電氣、臺海核電、江蘇神通、中核科技、紐威股份、盾安環境、南風股份;業績確定性最高的工程建設企業,相關公司有中國核建;成長性較強的核燃料循環企業,相關公司有應流股份、東方鋯業。
事實上,核電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同樣改善明顯,《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4月26日,已有41家核電行業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29家,占比逾七成。其中,金鉬股份(1327.81%)、*ST一重(352.16%)、太鋼不銹(351.09%)、武進不銹(269.82%)、太原重工(173.68%)、常寶股份(125.87%)、科新機電(106.56%)和金通靈(103.23%)等8家公司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均實現同比翻番。除此之外,還有12家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為5家,而東方鋯業、金盾股份、沃爾核材等3家公司均預計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翻番。
二級市場方面,4月份以來,核電板塊內個股分化明顯,僅13只成份股實現上漲,其中,日機密封(9.88%)、江蘇神通(8.23%)、*ST一重(7.18%)、久立特材(6.15%)、太鋼不銹(4.53%)、福能股份(4.43%)和鞍鋼股份(4.35%)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均超4%。
在業績改善+政策支持的環境下,機構對核電板塊績優股的關注度也開始升溫。統計發現,近30日內,有41只核電概念股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盈峰環境(8家)、日機密封(7家)、鞍鋼股份(5家)、太鋼不銹(4家)、江蘇神通(3家)、金鉬股份(3家)、久立特材(3家)、皖能電力(3家)和科華恒盛(3家)等9只業績成長股被機構扎堆推薦,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3家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