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和專業范十足,看病從此變得“不一樣”。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記者探訪烏鎮互聯網醫院,了解高科技怎樣解決“看病難”。
4層古香古色的建筑,里面沒有消毒水的味道、沒有手術臺……烏鎮互聯網醫院看上去不像醫院,卻有著超乎任何醫院的能耐:迎面大屏幕“微醫大數據”實時更新的問診數據充分證實了它的超高人氣——簽約全國3200多家醫院和30萬名醫生,建立了12個專病??七h程會診中心,累計服務10億人次,日均接診量8萬人次。
在一樓大廳,各種檢測設備和“微醫通”等智能健康終端產品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問診。記者好奇地點開“一鍵問診”,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林曉霞醫生診室”視頻畫面,醫生與記者展開了視頻通話。林曉霞醫生說,她是家庭醫生,已經出診682次,將根據患者描述的情況進行初診。
在二樓,記者看到了針對慢病患者的智能管理系統,慢病患者可通過移動端接受專業的健康評估,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收到指標監測數據、飲食、運動、用藥提醒等。慢病管理團隊還將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處方,捕捉并發癥發生的蛛絲馬跡,并及時進行干預。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醫院已從技術上打通醫、藥、保之間的數據壁壘,患者在線復診時生成的慢病處方將在統一審方后,由自動包藥機根據處方將藥品按次包裝,統一配送到患者手中;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和購藥費用,則將依據當地政策在后臺直接進行醫保報銷。
烏鎮互聯網醫院后院,停放著一臺云巡診車,雖然外形和普通的急救車一樣,但功能超強:車上的醫療檢查檢驗設備能進行包括心電圖、生化等在內的7大類53個小項檢查,對疑難雜癥還能引入上級專家會診。
云巡診車被稱為“村民家門口的流動醫院”,目前已在河南、山西、陜西、新疆、廣東等地投放300余輛。
工作人員為記者演示了“云診箱”,這是專門為基層村醫研發的智能終端。過去,“赤腳醫生”靠的是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三大法寶”?,F在,村醫用“云診箱”,通過外接設備,可直接在百姓家中進行體溫、血壓、血糖、心電等10余項檢查。此外,村醫還能獲得50余種常見病的標準化輔助診療支持。